直接点明今天的主题:舆情才是真的猛兽。
比如2021年的开年--拼多多的公关局,简直糜烂。几波舆论连续冲击下来,舆论对拼多多的印象是:黑心资本家、打工人的坟场、人间的《1984》。很多吃瓜群众以为,这些伤害不了拼多多。的确,股市和投资只谈利益不谈情怀,三四线的消费者更在意实惠而不是企业制度文化;但舆论上的失利,依然会让一个品牌疼的龇牙咧嘴。拼多多
搞错了舆论战场,怎么打都是输
第一大影响,是品宣上的失声。所有危机公关期的品牌,都会停掉广告,至少也要减少曝光。第二大影响,是舆论的涟漪效应。出事后,拼多多就被拖到了聚光灯下:用户扒坟、央视跟进、知乎补刀、公知声援等等。这就是舆论的涟漪效应,它会把原本的错误放大10倍。看完拼多多的三篇公关声明,那些硬到硌牙的说辞,把公众情绪一次次挑高。拼多多一直搞错了舆论的焦点:你和大众聊的是对错,但大众和你聊的是人权。是非对错,是法律要做的事,而不是公关要做的事;品牌在危机公关中,像做呈堂证供一样发声明,是一种自杀行为。在舆论的世界里,事实是表象,而情绪才是实质。拼多多搞错了这场舆论战的焦点,它火力并没有面向真正的战场。拼多多的公关声明,应该放在如何建立员工保障制度上、如何健全公司的关怀文化上,而不是纠缠在是非对错上。西贝
舆论的风向与声量
西贝前副总裁楚学友去年4月的一条微博被大V转发,引发热议。这条微博大意是:微博95%网友的收入在5000元以下,吃不起西贝。2021年1月10日,楚学友微博道歉,表示自己言论不当。西贝官方表示,楚学友已从西贝离职,观点不代表西贝立场。而后,西贝老板贾国龙去年关于996的言论又被扒了出来,和“21元的馒头”一样被媒体和网友diss……——事件回顾西贝这次完全是“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”。西贝这次的公关回应无可厚非,但我想借着西贝的事,探讨一个重要的舆论原则:舆论的真相 ≠ 现实的真相舆论的真相是由舆论声量决定的。现实里的真相,在舆论里是不能明说的,自古如是。真相往往是很残酷的,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明说的。而996就是这样的一种“真相”。在现实社会里,能有作为的企业和能有作为的职人,没有一个不在996。现实世界里,一件事情的对错,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;而在舆论世界里,一件事情的对错,是由多少人支持这件事决定的。普通职员才是舆论世界里的主流,是舆论世界里的最强音。舆论的真相,是由舆论的声量决定的。人数越多,话语权越大。所以,大品牌和大老板们,不是说要谨言慎行、不说真话。而是在舆论面前,永远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发言。为什么谣言常常比事实的破坏力大、流传力广?因为在网络上,事件的传播主要依赖人们的“转发”,而转发人习惯“简述”一件事。但越是复杂的事,其实越难用一两句说清楚,所以大家在转述中,会自动“挑拣”一个爆点来定义这件事。舆论战最怕的就是拉锯战,不断冒出新的言论,就会激发新的争论,其实是人为在将事件升温。因为言论过多、剧情过于曲折,在不断地传播中,大家就会挑选那个最爆炸的信息来定义这件事。所以,危机公关的里的当事人,要学会一锤定音,不给好事者和脑残任何发挥的空间。舆论战也是战争的一种,品牌不能一味跟着对手屁股走,必须把对手拉入自己的战场,牵着对手的鼻子走。
广告是表达,舆论是沟通。广告是赢人心,舆论是赢民心。广告是艺术也是技术,舆论是公关也是哲学。你不能只懂广告,不懂舆论。